鑄鐵工作平臺平面度的加工,一般都會使用刮研工藝。刮研是歷史悠久的校正精度的手工藝,需要依靠人工進行鏟刮,是進行平面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采用涂色法(紅丹粉)進行校驗。鑄鐵工作平臺的整體規格大為4米、8米,大于此規格可以多塊拼接,使用磨損后,可以重新修刮恢復其精度,可用涂色法檢驗零件平面度,具有準確、直觀、方便的優點。在經過刮研的鑄鐵平板上推動表座、工件比較順暢,無發澀感覺,方便了測量,了測量準確度。
鑄鐵工作平臺的鑄鐵質量和熱處理質量對鑄鐵方箱平板使用性能產生較大影響,或因殘存較大內應力使工作面變形;或因不損使精度不能保持;或因刮削困難得不到數值小的粗糙度。因此使用鑄鐵平板注意鑄鐵材料的選擇,采用時效處理等方法鑄鐵平板的殘余應力。
精刮:在細刮的基礎上進行精刮,采用小刮刀或帶圓弧的精刮刀,刀痕寬約(5-7mm,或者短)平均研點每25mm×25mm上應為20~25點,平面度達到0.01mm/500m㎡以下,表面粗糙度為Ra0.8-Ra1.6時結束細刮。常用于檢驗、劃線等較的鑄鐵平臺接觸面的刮削。
細刮:細刮就是將鑄鐵平臺粗刮后的高點刮去,其特點是采用短刮法(刀痕寬約6-8mm,長10-12mm),研點分散快。細刮時要朝著方向刮,刮完一遍,刮時要成45度或60度方向交叉刮出網紋。當平均研點每25mm×25mm上為10~14點,平面度達到0.01mm/500m㎡,表面粗糙度(Ra1.6-Ra3.2)同時應兼顧形位差時,即可結束細刮。
粗刮:鑄鐵平臺毛坯表面比較粗糙,應先粗刮。粗刮的特點是采用長刮刀,行程較長(10mm~15mm之間),刀痕較寬(10mm),刮刀痕跡順向,成片不重復。機械加工的刀痕刮除后,即可研點,并按顯出的高點刮削。當工件表面研點每25mm×25mm上為4~6點,表面粗糙度為(Ra2.5-Ra3.2)時停止粗刮。